7月4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及肝脏移植中心团队为4位消化道重建胆肠吻合术后患者,成功实施了SIF短小肠镜辅助ERCP治疗胆系疾病手术。这在山西尚属首次,填补了省内该项技术的空白。在华北地区,是继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两例之后的第二家医院,并且是一天内完成了四例,标志着山西省内镜微创技术和快速康复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在全省肝胆胰外及肝脏移植中心学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由徐钧院长、魏志刚主任带领的专家团队,基于对消化道重建胆肠吻合术后患者身体状况及目前医院技术力量的综合评估,作出了行SIF短小肠镜辅助ERCP治疗胆系疾病手术的决定。手术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张继军主任医师团队主要完成,由南京鼓楼医院曹俊教授现场指导,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霍丽娟、张健康主任医师团队及麻醉等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当日,专家团队成功实施了四例消化道重建胆肠吻合术后的复杂ERCP。
据专家介绍,对消化道重建胆肠吻合术后罹患胆系疾病的患者来说,常用的治疗方法有:1.开腹或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再次行胆肠吻合口再造或翻修等治疗;2.经皮经肝胆道穿刺逐级扩张后联合胆道镜治疗(PTCS);3.消化道软镜(如:加长结肠镜、双气囊小肠镜等)辅助下的ERCP取出结石、扩张狭窄、放置支架等。相比之下,创伤最小、可多次重复施术、患者依从度最高的当属消化道软镜辅助下的ERCP术。
由于消化道重建胆肠吻合术后罹患胆系疾病的患者消化道长度改变、吻合角度以及多次手术后肠粘连等因素,导致该类患者内镜下ERCP操作十分复杂,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既往有专家采用传统2米长的双气囊小肠镜操作,操作复杂,需加长的特殊器械且成功率低。张继军主任医师是BostonScientific新镜界“ERCP技术高级培训讲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内镜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胆胰协作组委员;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理事;从事三镜联合(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腹腔镜)微创治疗胆胰疾病的研究多年,尤其在对消化道重建胆肠吻合术后罹患胆系疾病患者的个性化综合治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次施术采用单气囊短小肠镜辅助下ERCP。接受手术的4名患者中,其中2例是保留幽门的Roux-en-Y吻合的患者,难度更高,另2例是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后消化道改建吻合的患者;最小的年龄15岁,最大的年龄89岁,其中肝内胆管结石取石3例,胆肠吻合口癌肿复发放置支架1例。4例手术均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