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65岁的男性患者来到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患者有心脏基础疾病,胸部CT显示:左肺占位、左肺门及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左侧胸腔积液,需明确病灶性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手术室多学科协作,运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壁针吸活检术(EBUS-TBNA)帮助老人解决了难题。
作为呼吸内科医生的眼睛和手,呼吸内镜介入技术当仁不让,是明确诊断的必要检查。但在急诊治疗时,患者一度出现阵发性室速,入科后有阵发性房颤、频发室上性期前收缩、短阵室上速等多种恶性心律失常。这些恶性心律失常如果叠加外界的刺激和干扰,哪怕只是轻微的药物或者操作,都可能为患者带来生命危险。
EBUS-TBNA自2008年引入中国,目前国内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并不多,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医疗资源集中的地区。EBUS-TBNA是在支气管镜前端安装超声探头,结合专用的吸引活检针,在实时超声引导下对纵膈内、气管旁肿物或肿大淋巴结进行针吸活检的技术,该技术搭载的电子凸阵扫描的彩色能量多普勒,可同时帮助确认血管的位置,防止误穿血管。常规支气管镜只能看到位于气管、支气管腔内的病变,而对管腔外的病变常常无能为力,而现在,采用EBUS技术可有效弥补这一缺陷。作为山西省“136”兴医工程领军临床专科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借助“136”兴医工程东风,引进了先进的超声气管镜,任寿安主任医师团队,填补了山西省这项技术的空白。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患者由于顽固性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病史,导致麻醉的操作风险非常大。操作前,手术室付秀荣护士长积极配合,尽快安排手术时间,做好术前准备。同时,麻醉科田首元主任与任寿安主任医师、郭志宏主任医师反复沟通,带领麻醉科团队在术前对患者进行了详细评估,探讨患者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操作过程中,患者出现阵发性房颤和室上速,心率一度上升至190次/分,田首元主任沉着冷静调整药物,使得患者转危为安,手术顺利进行。
呼吸内镜介入中心毕轶芳、李艳青等工作人员,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调试气管镜和超声,确保万无一失。任寿安主任医师、郭志宏主任医师沉稳操作,从容应对。随着镜子的不断深入,自带超声探头的超声支气管镜进入气管及支气管,到达可疑病灶时,由支气管镜的工作孔道置入组织活检针,巧妙避开血管,穿透气管壁,准确钳夹病灶。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几乎没有出血和损伤。在返回病房的途中,患者惊讶道:“这么快就结束了?我一点儿不舒服都没有!”
临床诊疗手段的日新月异,呼吸内镜介入技术的进步,学科间的协作,团队成员的配合,环环相扣,使得患者不再承受开胸手术的风险,纵隔肺门肿大的淋巴结不必行纵隔镜,气管、支气管粘膜下的病灶也可以以损伤最小、安全最高的方式来明确病灶性质。山西老百姓足不出省就可以接受高精尖技术的诊疗服务,减少外转率,提高就医感受,“136”兴医工程的实施真正为老百姓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