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巴掉了称下颌脱臼,也称为颞下颌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通常由于下颌过度运动导致髁突(下颌骨的一部分)滑出了关节窝,超越了下颌的正常运动范围。这种情况在张口过大或进行某些特定动作(如大笑、打哈欠等)时可能发生。

病因:
1. 外伤
在张口状态时,下颌或颞下颌关节受到暴力击打或睡姿不妥时,下颌骨猛然移位,使关节囊及周围韧带发生断裂而发生脱位。
2. 动作过大
吃饭、唱歌、大笑、打哈欠等动作时开口过大可导致颞下颌关节脱位。
3. 医源性因素
手术时长时间张口、气管内插管引起的张口过度等均可导致颞下颌关节脱位。
下颌脱臼的典型症状包括:
1. 无法闭口:长时间保持开口状态,无法自行闭合。
2. 唾液外流:由于开口不能闭合,导致言语不清、咀嚼及吞咽困难,过多的口水外流。
3. 关节疼痛:由于颞下颌关节脱位,引起疼痛。
4. 耳屏前方方凹陷:一般表现为脱位侧的凹陷,可以看到骨骼和耳旁出现凹陷,主要是关节骨骼位置改变所致。
治疗方法:
一旦出现颞下颌关节脱位,患者不要过于恐慌,应及时就医,尽快复位。复位的时候应尽量放松,精神不宜紧张,肌肉完全放松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复位;必要时,复位前还要给予麻醉剂或者镇静剂。治疗下颌脱臼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口内法:
患者坐在椅子上,头部向前倾斜,将下颌轻轻向后缩。
医生站在患者的前方,将缠绕纱布的双拇指放在患者的下磨牙区的最里面,其余四指放在下巴下。
将拇指和其他手指一起将下颌向下拉到关节结节的下方,然后再向后上方推入关节窝中,直至髁状突滑入关节窝并复位。
固定:复位后,可能需要固定3天,以确保关节稳定。
2. 口外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非常瘦的患者或者反复发生的关节脱位。
医生在颧弓下方找到脱位的髁状突,向后下方推动使其到关节结节的下方,再自行滑回关节窝内。
手术治疗
限制活动:在恢复期间,应避免过度张口和进行可能导致关节再次脱位的活动。

预防措施:
预防下颌脱臼的关键在于避免过度张口和进行可能导致关节压力增加的活动。此外,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和使用适当的牙齿咬合也有助于减少脱臼的风险。
注意事项下巴脱臼重在预防:
1. 尽量不要吃过硬的食物。
2. 避免哈哈大笑,做夸张的动作。
3. 在进食时,最好改变只用一侧牙齿去咀嚼食物的习惯,也不要一味用前牙咀嚼,要注意双侧后牙平衡咬合。
4. 避免趴着睡觉,不要在休息时用手托住下巴。
5. 保持心情愉悦,改掉紧张时咬紧牙关的习惯。

制作:张文华
初审初校:南欣荣
复审复校:温晓丽
终审终校: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