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统计,至2020年11月中旬,已有156个新冠病毒疫苗处于临床前研究,其中10个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主要种类有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以及核酸疫苗三种。
1.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即是在体外培养新冠病毒,然后将其灭活,丧失毒性,利用病毒的“尸体”刺激人体产生抗体,让免疫细胞记住病毒的长相。其优点是技术相对成熟,易于保存,缺点是免疫期较短,另外需要多次接种。如中国国药灭活疫苗就属于此类。

2.腺病毒载体疫苗
腺病毒载体疫苗是用经过改造后无害的腺病毒作为载体,装入新冠病毒的表面蛋白基因,来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它的优点在于常规冰箱温度即可储存,价格也较便宜,不过疫苗有效性相对较低。
其缺点在于腺病毒载体在人群中普遍易感,绝大多数人成长过程中都曾感染过不同的腺病毒,所以体内都存有能中和腺病毒载体的抗体,即“预存免疫”。“预存免疫”可能中和载体,从而降低疫苗效果。如英国阿斯利康疫苗,就是腺病毒载体疫苗。
3.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之前没有任何成功先例,是世界前沿技术,其原理是将编码病毒表面蛋白的基因(即DNA或RNA疫苗)直接注入人体,利用人体细胞在体内合成表面蛋白,从而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其优点是有效性高,但缺点也十分明显,即成本昂贵,且需要在极低温环境下保存,因此很难在全球范围内普及。
例如辉瑞疫苗就需在零下70摄氏度的极度低温环境下长期储存和运输,如果储存在家用冰箱,冷藏条件下仅能保存五天,这对冷链运输的要求极其苛刻。

总之,不同疫苗只要经过严谨的科学验证为安全的,就是有价值的。价格相对较低的灭活疫苗,可能更适合发展中国家,而处于科技前沿的核酸疫苗有效性最高,但尚未有成功的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