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自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自闭症患者的关注。自闭症的概念1943年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专家莱奥·坎纳首次提出,自闭症在医学上也称孤独症,是一个尚没有被全社会知道、了解的病症。
自闭症是一种因神经系统失调影响到大脑功能从而导致的终身发展障碍,症状在三岁前出现,患者多为儿童。患病的儿童发育受到阻碍,缺乏正常的语言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
自闭症儿童患者,是一个数目不断增加,却不为社会所广泛关注、理解的群体,是个缺乏社会普遍关爱的群体。自闭症是个“疑症”,就国内、国际医疗水平还没有找到它的病因,对自闭症儿童的所有生理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但是可以断定,自闭症是先天性的脑发育障碍疾病,是神经系统的疾病,并且将终身伴随。实践证明,经过早期正确地、坚持不懈地干预,许多自闭症儿童是能够融入社会、自立生活的。
症状表现
一、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自闭症儿童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自己在地上转圈,喜欢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对有故事情节的动画片、儿童电视剧则无兴趣。
二、孤独离群,不与他人建立联系。自闭症儿童喜欢独处,对父母没有依赖性,有些患儿在婴儿时期就有反应,不喜欢别人抱,在别人抱起时会哭闹。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周围发生什么事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不与他人产生目光接触。
三、言语障碍突出。大多数自闭症儿童言语很少,情况严重的甚至没有言语,即使在别人大声呼喊的时候也不做应答。有些虽然可以发声,但是却无法完成情景交流,只能发出简单重复的声音。还有些患儿会表现为说话声音小或者发音不清晰,只有和他熟络的人才能理解他的意思。有些还会在先前表现为言语能力正常,在3至4岁半时出现言语能力突然衰退,失去情景交际能力。
因为误区,有人认为自闭症儿童是天才,不需要特殊支持,导致自闭症儿童被拒绝入学。对自闭症人士的误区如此之多,不但成为文明社会的不和谐杂音,而且人为加大了自闭症群体融入社会的障碍。自闭症人士的核心症状是社会交流障碍、行为和兴趣刻板狭窄,他们最大的障碍就是融入社会,而公众的误区也使得他们融入社会变得更加困难。
在平时生活中,家长可关注早期识别的“五不”行为,特别是三岁以内的孩子,有下列行为要高度警惕自闭症倾向:
1.不(少)看:指目光接触异常,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注视缺乏或者减少,不看人,尤其是不会注视人的眼睛。
2.不(少)应:比如有些孩子听力正常,但对于父母的呼唤充耳不闻。
3.不(少)指: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如不会有目的的手指指物,缺乏动作语言,如不会摇头表示不要等。
4.不(少)语:多数ASD(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孩子有语言发育延迟。
5.不当: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如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等。
疾病治疗
自闭症也称儿童孤独症。研究数据显示,自闭症是一种先天脑部功能受损伤而引起的发展障碍,通常在3岁以前就可以被发现。自闭症儿童一般在30个月以内发病,但也有个别在3岁以后发病。迄今为止,自闭症的病因尚未明了,但已有研究发现,儿童自闭症是与基因遗传高度相关的有生物学基础的疾病。尽管尚无立竿见影的特效治疗方法,但对自闭症却并非无招可用,积极治疗仍可显着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自闭症没有单一、特效的治疗方法,所以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疗逐渐被广泛认可。其中,训练教育是首选方法,然后辅助以同样重要的药物治疗。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问题是语言落后,只要进行语言训练即可,其实语言的发育与运动和认知等其他功能的发育密切相关,训练方法也应综合兼顾。自闭症儿童的刻板特征使得自身学习到的技能很难广泛化,需要在不同场合对其进行训练和教育,使其适应不同的要求,对于出现自伤、攻击、兴奋躁动、睡眠障碍等症状,则需要由专科医生处方药物治疗。早期或在确诊为自闭症之前已有较好的语言或言语功能者,尽管疾病本身使他们发展语言的潜能受到限制,但毕竟是具有这种潜能或基础,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会比较好。此外,自闭症患儿的生活中还应辅以食疗,平日应多食粗粮、绿叶菜,有利于身心健康。不适宜多吃燕麦和黑麦等谷类食物、酪蛋白食物、含色素的食物和含水杨酸成分高的食物。
由于自闭症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甚至终身的训练和治疗过程,且相当消耗护理人员的时间和精力。记得曾经有一位自闭症患儿家长这样写过:当我发现我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不一样时,我要做的,不是跪下,而是躺下,躺下来是要为他架座桥,让我的孩子从我的身上走到另一端……看到这样的文字,我们都能理解自闭症患儿家长内心的艰难,也正因如此,全社会也越来越关注自闭症患者。
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
精神卫生科
儿童精神心理亚专科
为了进一步细化学科发展,更好地帮助有需要的儿童青少年,推进以儿童青少年为中心的个体化综合干预,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儿童精神心理亚专科于2019年组建。
1.儿童青少年心理专病门诊正式启动
2019年10月,在“136”兴医工程的支持下,一院精神卫生科门诊升级改造并投入使用,“儿童青少年心理”专病门诊正式启用,主要出诊人员为儿童精神卫生专业背景博士2人,诊治范围包括神经发育障碍、儿童情绪问题、行为问题、精神病性障碍、与精神因素相关的心理行为问题等,可以为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提供临床症状、发育情况、行为特点、认知功能、心理社会因素等综合评估和规范、综合、个体化的治疗服务。
2.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MDT门诊顺利运转
针对儿童青少年心身相关问题发病逐年增加、表现形式多样化且不典型、受到个体心理生理因素、亲子关系、社会因素影响等特点,亚专科整合精神科、心理治疗、儿科、磁共振影像科等多学科专业力量,成立了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及心理社会因素相关躯体问题的多学科协作团队,致力于一站式帮助就诊的儿童青少年及家庭,综合解决心理行为、亲子关系、社会适应、躯体不适、心身疾病等问题。
3.“山西省孤独症诊疗联盟”组建成立
2019年10月18日,儿童精神心理亚专科依托山西省心理卫生协会平台,顺利承办“山西省孤独症诊疗联盟成立暨儿童心理亚专科开诊学术活动”。联盟成立得到全省相关专业领域和专业人士的热烈响应,来自山西省精神卫生、临床心理、妇幼保健、特殊教育、儿童发展等领域的120余名专业人员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联盟理事会,确立了“136”兴医工程多中心合作项目“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信息数据库建立”首批合作机构;邀请北大六院儿童精神心理专家及山西省孤独症诊疗、康复领域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4.对外交流蓬勃开展
2019年11月22日,“法国儿童精神科专家太原行论坛暨山医大一院精神卫生科儿童心理亚专科开诊学术活动”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特邀来自法国南特大学医学院、法国南特乔治·朵梅佐中心医院的三位儿童精神科及心理治疗领域专家前来讲座及学术交流。三位专家分别带来系统式家庭治疗在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应用、儿童和青少年精神障碍医院管理模式、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中的联络工作相关讲座,内容丰富,紧贴临床实践工作,为亚专科未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
5.科研工作稳步推进
依托“136”兴医工程支持及科室精神障碍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平台,亚专科积极开展神经发育性精神疾病相关科研工作。2019年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启动两项“136”兴医工程多中心合作项目“早发精神分裂症客观诊断指标的建立与药物个体化干预研究”以及“孤独症谱系障碍信息数据库建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山医大一院精神卫生科儿童精神心理亚专科团队将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努力为广大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专业、规范的临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