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0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在多功能报告厅召开“2020年科技表彰暨2021年国家自然基金申报动员大会”。山西省科技厅副厅长牛青山、山西医科大学副校长王宏伟、山西省卫健委科教处处长段朝霞应邀出席会议。一院全体院领导以及各科主任、科研秘书、副高级职称人员、博士、获科研奖励人员共300余人参加了大会。大会由副院长韩清华主持。






科技处孙跃忠首先汇报了2020年获批国家自然基金情况,同时根据山西医科大学申报2021年国家自然基金整体工作部署,明确了2021年一院国家自然基金申报的任务目标、责任分工及申报工作的时间表。

院党委书记刘春代表院党委对中标的专家及医务工作者表示祝贺,并对医院科技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要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不断推进党建与临床业务工作相融合。二要坚持服务人民的价值导向,切实提高创新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价值。三要大力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扛起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基础条件的政治责任,为提升创新能力提供广阔平台。四要尽心铸造人才方阵高地,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分层次、分类型遴选并培养一批学科领军人才、后备领军人才及杰出青年人才。他指出,国家自然基金申报工作是科研强院的重要抓手,要不断向科研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将科研作为助推医院快速发展的强大内核,实现医院的整体发展。
牛青山副厅长指出,山医大一院无论是医疗还是科研在全省同行业中都位居前列,为三晋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次召开科技奖励大会,是对过去科研工作的总结、对获奖科研人员的肯定,这对医院今后更好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山医大一院具有雄厚的临床能力与科研基础,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下一步,医院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9月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的“四个面向”,在科研定位方面明确目标、找准方向,依靠现有资源,提升创新意识及能力,把握医疗科技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制订科研发展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循序实施,继承优良的科研传统,做好全省医学科研的排头兵。
王宏伟副校长指出,山医大一院今年获批国家自然基金各类项目14项,位列山西医科大学各院系之首。特别是核医学科主任李思进教授科研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这是一院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希望医院在“十四五”规划的框架内,认真分析医院发展面临的形势,超前谋划,科学研判,确立学科发展目标。同时要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推进人才精细化管理,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用一个人带动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带动一个学科,一个学科带动一大批相关学科,实现医院的整体发展。
段朝霞处长讲到,医院要努力提高医疗科研保障,注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在学科人才培养中,着重抓好学科带头人和后备人才培养,完善人才梯队建设,较快建立一支思想稳定、结构合理的科研人才队伍。医院应以“总体规划,集成优势、突出重点、整体提升”为原则,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规划学科建设,建设一批国内领先、特色优势显著、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重点学科,使医院科研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跃上新台阶。







随后,与会领导为14位获得2020年度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人员,96位提交国家基金委且通过形式审查形成有效标书的项目人员,72位现任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委员(青委)以上及山西省医学会、山西省医师协会主任委员(会长)任职人员,3个历年共计获得10项以上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科研成绩突出的科室,10位获批2项以上国自然项目负责人,6位本年度发表影响因子5分以上SCI 文章人员,2位获得受权职务发明专利人员以及17位现任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主编、副主编、编委人员等颁发了奖金及荣誉证书。
院长徐钧作了总结讲话,指出2020年度科研工作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数量上的突破,二是在国家重大专项上的突破,三是青年基金数量上的突破。他强调,下一步临床医务人员要不断加强运用科学研究解决临床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通过深入研究疾病的机理,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医院将为专职科研人员设置专职岗位,强化博士后队伍的建设,保证科研人员的待遇及时到位,认真执行科研奖励机制,完善科研分配体系,简化科研经费的审批流程,鼓励临床医师脱产搞科研,以申报国自然和省级及以上科技项目为抓手,不断推动医院科研再上新台阶。

最后,山西医科大学邓蕊教授作了“加强伦理意识,助力科研工作”的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