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9日,54岁的张阿姨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成功切除了左侧颈动脉体瘤,解决了困扰多时的左上肢麻木、头晕病症,神采奕奕康复出院。
颈动脉体瘤又称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是一种较罕见的位于颈动脉分叉处的化学感受器肿瘤,与缺氧和遗传有关,40—50岁最常见,女性略多于男性,表现为颈部下颌角下方无痛性肿块,增长缓慢且可能会侵犯颈动脉和颅神经,一小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恶性病变,肿瘤增大后会压迫邻近结构,导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表现。此外,颈动脉体瘤还可能伴有高血压、耳鸣、眩晕、视力障碍等症状,它包绕甚至破坏颈动脉,一旦破裂,极易出现休克、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危及生命。
颈动脉体瘤首选外科手术治疗,但因其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解剖上具有特殊性,不仅面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及其分支、颈动脉及颈动脉窦等重要神经血管在此密集分布,且常常包裹在颈动脉或其分叉处。颈动脉是供应脑部血流的重要血管,颈动脉分叉处是人体重要的颈动脉窦化学感受器,若损伤可出现大出血、脑梗死等致命性并发症,同样,手术中若损伤颅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可导致面神经麻痹、不能言语、吞咽困难等严重后果。
如此复杂使得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成为血管外科的“硬核”操作,被称作是拆除“树杈上的马蜂窝”,尤为考验手术医生的技术与心理。张阿姨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压最高180/110mmHg,住院后,血管外科医护团队高度重视,一方面通过动态监控调整好血压、血糖,确保她全身情况稳定,另一方面通过颈部CT明确颈动脉体瘤与颈动脉、颈内静脉等重要结构的关系,完成动脉造影评估患者动脉硬化和瘤体滋养血管情况,并且通过全院大会诊得到血库、重症医学科等科室的全力支持,为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应对。
根据肿瘤累及颈动脉程度,颈动脉体瘤的Shamblin分型分为3型。Ⅰ型:肿瘤局限于颈动脉分叉处外膜,易与血管分离; Ⅱ型:肿瘤部分包绕血管,大多数尚可完整分离,但风险较Ⅰ型增大;Ⅲ型:完全包绕颈动脉分叉,损伤血管难以避免,脑神经损伤也很常见。张阿姨的分型为Ⅱ型,肿瘤部分包绕颈动脉,加之体型胖、脖子短,增加了手术难度。
手术由血管外科主任王贵明主刀,麻醉科负责人吕洁萍、麻醉医师姚麒麟、张亚阳,手术室供应室护士长马涛红及其团队密切配合,共同保证术中剥离颈动脉体瘤时患者血压平稳,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术中探查发现患者颈动脉分叉比较高,王贵明主任决定延长切口至乳突部,经过仔细分离瘤体供血分支,辨认受侵犯的颈动脉外膜,保护好临近神经结构,顺利切除瘤体。张阿姨术后无吞咽困难、无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症状,耸肩转颈有力,伸舌居中,各项指标稳定,在血管外科住院恢复一周后顺利出院。
王贵明主任介绍,颈动脉体瘤是一种罕见且危险的血管疾病,由于血供丰富,与颈部颅神经、颈动脉关系密切,手术切除可能会损害这些重要血管和神经导致一系列并发症,且此例瘤体较大,包绕颈内及颈外动脉,病变血供丰富,手术团队做了各种预案,包括颈内动脉自体大隐静脉间位移植或颈外动脉转位移植的准备。
此次手术成功得益于完善的术前准备、精干的手术团队、综合医院多学科协作的优势及合适的手术策略和熟练的手术操作,标志着山医大一院血管外科在高难度手术方面取得又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