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任寿安主任医师呼吸介入团队完成一例经支气管镜热蒸汽肺减容术,该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领域取得了新突破,为山西省众多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67岁男性患者,由于长期吸烟史,20多年前就患上了肺气肿,3年前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些年虽然在医生的指导下规律用药,但仍不可避免会有症状的急性加重需住院治疗,近1年咳嗽、咳痰、气紧症状尤为突出,并逐步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就诊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任寿安主任医师团队对患者术前胸部CT、肺功能及六分钟步行试验做了充分研判,确定患者完全符合经支气管镜热蒸汽肺减容术指征,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
术中,在麻醉科杨静团队的保驾护航下,任寿安主任医师借助虚拟导航系统定位目标气道,通过支气管镜孔道置入热蒸汽导管,充盈球囊充分固定后,按照计划预设能量开始释放热蒸汽,分别对左上叶前段的两个亚段支气管做了肺减容治疗,治疗后目标肺段支气管粘膜呈现出淡淡的白色,全程仅用时15分钟就完成了肺气肿“瘦身”。患者术后无不适,感觉良好。
任寿安主任医师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据统计,我国40岁以上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已高达13.7%,总体患病人数接近1亿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成为居民第三大死因。肺气肿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具特征性的病理改变,过度膨胀和充气的肺组织挤压相对正常的肺组织,导致通气血流比值失常,是肺气肿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尽管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积极的药物治疗、肺康复和长期氧疗,也不能明显缓解或逆转肺过度充气。在今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议组织(GOLD)指南中已明确推荐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外科肺减容手术因围手术期较高的并发症和死亡率逐渐被临床淘汰;经支气管镜弹簧圈或活瓣植入肺减容术也是治疗肺气肿的一种方式,但由于长期异物植入容易出现气胸、咯血、植入物移位等并发症,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短板,而热蒸汽肺减容术是在目标肺减容肺段输入高温水蒸气,水蒸气经支气管传送到远端肺组织,触发气道和肺实质发生纤维化修复为特征的炎症反应,通过此种纤维化修复牵拉及远端肺组织发生肺不张,从而使过度充气的肺组织缩小,促进相对正常的肺组织通气,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通常在4周后可观察到肺功能上的改善。任寿安主任医师强调,该技术目前仅适用于Gold评级3-4级、经充分药物及康复治疗不佳的非均质性(双上肺)肺气肿患者的治疗,术前还需严格的评估。
该技术的开展为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带来微创治疗的可能性,开启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介入治疗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