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危害着全球女性,但随着宫颈癌筛查的普遍开展及宫颈癌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明显下降。多数患者对“放疗”缺乏了解和认识,让我们一起揭秘宫颈癌“放疗”的神秘面纱,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后,就能消除治疗的恐惧感,便于愉快接受并主动配合治疗。
是。通常宫颈癌放疗可分为远距离放疗(体外照射)和近距离放疗(腔内照射)。体外照射也就是我们说的调强放疗-“烤电”,放射源位于体外一定距离,集中照射身体的某一部位。腔内照射,是放射源置于宫腔、阴道内进行治疗。两者在技术上有所不同。外放与内放的合理配合是宫颈癌放疗成功的关键,可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适宜的搭配。
目前常用的调强放疗技术是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特点是照射野的形状与病变的形状一致,射野内诸点的剂量能按要求调整,所以照射剂量分布也与靶区一致。
技术实现: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就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放疗技术,采用多野等中心技术,靶区剂量适形性更好,特别对于不规则靶区或靶区附近有重要组织器官需要保护的病例,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比三维适形放疗有更好的优势(图3),图中彩色区域就是照射的范围,没有颜色的区域通过多个铅块遮挡射线,从而保护了小肠、膀胱、直肠、股骨头。然而由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射量有限,经过约25次外照射后,需要接受腔内照射(图2),才能把肿瘤杀死。
腔内照射的优点是:①可针对肿瘤直接输入较高剂量的放射线(局部剂量高);②治疗区以外的放射剂量迅速减少(周围组织剂量很低); ③准确的放射剂量定位;④计算机计算剂量和控制放疗,可适应肿瘤的形状来提供最佳放疗方案。目前我科开展的是CT图像引导的三维后装近距离腔内治疗,与传统的二维后装相比,三维后装通过在CT扫描获得的三维图像上精确识别解剖结构,制定治疗计划,准确定位放射源的驻留位置和时间,实现准确的剂量分布;处方剂量线更能完全包绕靶区。
目前,放疗科已经开展后装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这项技术能够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和剂量覆盖率,降低周围小肠、膀胱、直肠、股骨头、尿道口的受照射量,显著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任何治疗都有副作用,一般来说宫颈癌放疗的反应较轻,绝大多数都可以耐受顺利完成治疗。常见副反应: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最为常见,可口服十一味参芪片,严重时注射粒细胞刺激因子,直肠反应:里急后重、粘液便、排便疼痛,可禁食刺激性食物、口服维生素 C 和 B2 促进黏膜修复,应用痔疮膏和痔疮栓改善微循环缓解局部疼痛症状。
上消化道反应:食欲不振、恶心、腹泻,可口服健胃消食、维生素 B6等药物对症治疗。
听说放疗后有一些后遗症,比如拉肚子、漏尿,这个如何避免?
这就是需要精准化放疗,如何体现“精准”呢?患者需要做到的是保证治疗前与治疗中的体位不变,其余是技术上保证达到国际标准要求。另外,治疗前膀胱充盈的大小直接影响小肠、直肠、膀胱的受照射量。患者在治疗前使用膀胱测量仪测量膀胱体积这项新技术(图7),保证治疗与定位时膀胱体积一致,从而达到精确治疗,保护了周围正常的器官。
腔内照射时,经尿管注入100ml的0.09%生理盐水至膀胱,也是保证治疗前和治疗时膀胱充盈度不变,以及支撑起小肠,使其远离放射源,从而降低小肠、直肠、膀胱的并发症。
对宫颈癌放疗流程和操作规范不断优化,利用先进的三维调强外照射以及图像引导的三维后装个体化内照射,从定位、靶区勾画、制定计划、实施治疗,注重每个环节的精确把握,可以明显的提高治疗的精确度,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