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曾换过一次肝,如今因慢性排异反应生命再次垂危。7月13日,37岁的高先生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二次肝移植手术,重获新生。这是该院徐钧教授带领肝移植团队继开展全省首例活体肝移植后,实施的首例二次肝移植手术。该手术的成功实施,体现了医院的综合医疗水平,标志着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肝移植技术再上新台阶,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将造福更多三晋百姓。
来自山西晋中的高先生在2015年因“失代偿期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在某医院行肝脏移植手术,术后规律口服免疫抑制剂,定期复查。2020年开始,肝功能异常,考虑胆管吻合口狭窄,行ERCP及PTCD等治疗。2021年胆红素升高,经多次肝脏穿刺活检病理显示胆汁淤积,考虑肝移植术后慢性排异反应。经全国多家器官移植中心诊治后,2022年6月27日,因肝功能衰竭,来到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及肝脏移植中心就诊。
“患者肝功能衰竭,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总胆红素高达583,是正常范围上限的近30倍,如果不进行二次肝移植,生命垂危。”接诊的徐钧教授介绍道,二次肝移植手术是唯一的救命办法。
然而,二次肝移植手术的难度大、风险高,可能面临腹腔脏器粘连、血管胆道吻合、出血等难题,风险较首次肝移植增加了3-4倍,医生需要针对患者情况临场处理、进行各种血管搭桥吻合。为此,徐钧教授带领肝移植团队组织多学科联合会诊,精心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
7月13日,幸运的高先生等来了配型相合的供体,手术开始。术中腹腔组织粘连较重,徐钧教授带领肝移植团队精细操作,将病肝与周围粘连组织完全分离,随后病肝切除、下腔静脉吻合、门静脉吻合、肝动脉吻合、胆道重建……手术过程虽艰辛却有条不紊。历经9个小时,二次肝移植手术成功实施。
术后,肝胆胰外科、重症医学科等多个学科医护团队精心制定康复方案。目前,高先生肝功能逐渐恢复,胆红素持续平稳下降,已进食,下地活动,恢复良好。
徐钧教授介绍,这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首次实施二次肝移植手术,它的成功开展意义重大。虽然此前医院肝移植手术已经非常成熟,但二次肝移植仍然是移植手术的雷区,手术难度极大、风险很高。此次二次肝移植手术的成功,为那些不得不进行二次手术的危重患者带来了一丝希望。器官移植是一项造福百姓的好事,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肝移植技术不断精进,让需要肝脏移植的三晋百姓不出省就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且医疗费用较去外地大幅度下降,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将为更多终末期肝病患者带来重生的希望。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自2001年率先在山西省内实施肝脏移植手术以来,治疗的肝移植患者最长的健康存活期已达21年。目前,医院常规开展肝移植手术,自2020年4月底以来,已成功完成肝移植手术75例,并开展山西省首例活体肝移植,肝移植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器官移植事业硕果渐丰,将造福更多三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