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公交车上看着一箱箱防疫物资,踏实感油然而生,突然很想念远在一千多公里之外的我的医院——山医大一院,很想念为我们紧急整理、打包、搬送、托运物资的医务处、院办、设备处的同事们,很想念我们感染管理科的同事和送行的其他同事。感谢医院宣传部同事在送行时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影像。我的同事们由于物资一遍遍通不过安检,他们就一遍遍跟着重新整理、打包,直至看着我们顺利通过安检。
4月28日,我被派遣至援沪三队(血液透析队),来自山西省11个地市53个医疗机构的151名队员,即将陆续进驻支援医院开展工作。作为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我深感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为了保证队员在工作中的安全,我白天对队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晚上还要制订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每天仅能睡4-5个小时。得知我在沪的工作情况后,千里之外的我的科主任商临萍、我的同事苏丹霞、潘玮等暖心的帮我分担了一些文字整理工作。可能是高强度的工作中使人变得脆弱了吧,我的眼睛又一次湿润了。
我虽然不在山医大一院其他援沪队员所在的医疗队,但经常会收到医院援沪医疗队队长张春明、护理队队长李育玲和其他队员发来的问候。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收到同处一个战壕的战友们感同身受的问候,我的眼睛又快湿润了,这些问候具有别样的魔力,能消除疲惫和压力。
来沪初期在发生水土不服时,我在医院药学部为我们准备的常用药品中找到了应急药品,特别惊喜的是手指被刺伤时,我还发现了创可贴。后勤处为我们援沪的队员们准备了丰富的食品、脸盆、电热锅、笔记本等,也都派上了用场。工会准备的冲锋服原以为用不上,没想到4月底上海的天气还那么冷,为防室内聚集,所有培训均在室外,我给队员做培训时,穿上冲锋服,身心都是暖的。我没想到的,医院都为我想到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感谢韩清华院长,商临萍主任和感染管理科的同事们在援沪期间为我爱人送去的关心和慰问。感谢医院同事在知道我来上海支援后,发送的一条条问候和祝福。有山医大一院这个大家庭为我做后盾,有医院感染管理科为我做支撑,有可爱的同事们的温暖问候,我必当竭尽全力,“晋”心守“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