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沪的一个月时间在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匆匆而过,回想守“沪”的点点滴滴,发现这一个月的日子中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
紧急出发 匆匆忙忙


我准确的记得那是4月25日晚上的23时20分,刚刚哄小儿子睡着,就听到了急促的手机铃声响了,接通电话,是来自医务处的通知——第二天早晨7点出发去上海支援。接到通知后,立即和家人进行了简单的沟通和交代,然后匆匆去医院取援沪准备物资。取回东西时已是凌晨零时许,和家人开始马不停蹄地收拾行李,等收拾完行李,一看时间已经是深夜3点半了。爱人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第二天凌晨5点还要出发去社区采核酸,休息1个多小时后,我们返回卧室看了看熟睡中的两个孩子,一个8岁,一个1岁半,出发去医院集合。路上想到孩子,心中有千万的不舍,鼻子一酸,已是泪眼模糊。约5点到达医院,以最快的速度和科里同事交接完自己的工作,安排好自己的患者,7点准时到达了集训地点,服从医院统一安排,和队员们一起奔赴上海。
从战战兢兢到从容不迫




到达上海第一天,按照防护要求收拾及整理好自己的住所,做好了居住地“三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划分。第二天参加了防护培训,穿脱防护服,安顿好生活。紧接着就是投入到一线工作中。记得第一个班是夜班,也是第一次踏进支援的新冠定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我特意提前认真学习了上午去医院的同事带回来分享的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的笔记,并按照笔记中记录的地点及流程去穿戴好防护服,到达工作地点——感染科19病区。医院的医护同行热情的一一介绍患者情况及工作模式,我了解到这儿的患者大多都是老年人,并且多数人都有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需营养支持治疗等。为了尽快熟悉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和每一个患者,我的第一个班就这样在忙碌中不知不觉过去了,快下班时,还收了两个新患者。在工作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好防护,下班时脱防护服时更加小心,生怕一个不小心扩大了污染范围。
下班后,我的战战兢兢已消失了大半,因为实在太累了,只想睡觉。第二个班是早班,去查房时接触到了每一位患者,期间,上海的方言大多听不懂,我就写出来或者让同一病房的人翻译,不能因为语言的问题降低了医疗质量。记得这个白班上有一位93岁高龄患者,由于心肌梗死、肺部感染,突然血压下降,我们立即给予了升压,并详细询问病史,复查化验及寻找病因,经过我们的治疗,患者血压逐渐稳定。休息时,我们也参加新冠肺炎的相关会议,学习了新冠肺炎最新版的治疗方案,新冠肺炎的合并症等治疗方案,很快我对工作就从战战兢兢到从容不迫了。
离开上海,告别及欢送


经过1个多月的时间,山西援沪医疗队就要离开上海了。想到将和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19病区一起抗疫的姐妹们告别,我心中有种种不舍,将个人未穿完的防护服及相关物资全送给了她们,也和她们互加了微信,但还是有些不舍。5月27日,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的领导和同事为我们开了温馨的欢送会及物资捐赠仪式,双方医务人员心心相印,医院里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并一直传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