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了第70批面上资助人员名单。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侯淑琳、林媛媛、姚佳、郭亚荣四位博士后分别获得二等资助,占到了山西省资助总额的4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是专门用于资助在站博士后科学研究的基金,旨在促使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博士后进行创新研究,培养造就一支跨学科、具有复合型和战略性特点的博士后人才队伍。
荣获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是博士后站点建设水平和在站博士后研究水平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彰显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科建设层次的重要标志,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途径。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2010年建站,累计21人获得该项资助。在山西省人社厅的大力支持下,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所有博士后导师及博士后的共同努力下,博士后科研工作蒸蒸日上,不断前行。一方面,不断构建符合青年人才成长规律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评估机制和激励政策,营造有利于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另一方面,依托院士工作站、“136”兴医工程领军临床专科、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不断培养一批技术过硬、有国际视野、有独立科研领导能力的学科带头人,为促进医院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研究型医院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获批资助项目介绍
侯淑琳博士后面上资助申报项目拟利用PLGA包载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型药物,并采用核素标记的仿生细胞膜包被,设计并合成兼具成像和治疗功能的纳米体系,来探索新型靶向纳米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诊疗一体化效果,为实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子影像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实验方法和理论依据。
林媛媛博士后面上资助申报项目以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为切入点,结合PET心肌血流绝对定量技术(评估冠脉微循环功能的重要手段)对冠脉微循环障碍进行诊断,全面评估Zacopride改善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挖掘其内在调控机制,为冠脉微循环障碍的诊治提供新的防治策略及理论依据。
姚佳博士后面上资助申报项目立足于探求肠道菌群代谢物对肝硬化相关营养不良的改善机制研究。肝硬化相关的营养不良是一种潜在的可逆并发症。适当的分子靶向治疗可能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本研究将对提高肝硬化患者存活率,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及国家医疗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郭亚荣博士后面上资助申报项目立足于探求对肝癌患者接受仑伐替尼治疗过程中耐药机制的关键靶点,并提高治疗前预测疗效的可能性。研究成果有望进一步完善肝癌的发病机制以及为克服仑伐替尼在肝癌的耐药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