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成立于 1957 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医疗方面,是山西疑难危重疾病诊治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应急医疗救援中心、临床护理服务中心、医疗护理教育培训中心、健康管理和促进中心。
教学方面,作为山西医科大学的教学机构,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是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拥有 34 个培训专业基地),是国家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科研方面,医院位列中国“自然指数”百强、“中国医院中国医院科研能力百强”。
产科介绍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创建于1957 年,2000 年独立分科,为山西省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

2012年获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授予“示范医院”的光荣称号;
2015年获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爱婴医院”的光荣称号;
2016年获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授予“母婴友好医院”的光荣称号;
2016年成为山西省医学重点建设学科;
2017年获 “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2019年2月搬至新址产科中心,并拥有独立的超声影像室、化验室;
2020年成为山西省医学重点学科;
2021年9月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学科。
山医大一院产科在医、护、教、研等方面名列省内前茅,能够提供系统的产前保健、高危妊娠监测及保健、优生优育咨询、麻醉镇痛分娩、母婴同室、家庭化病房及整体护理、母乳喂养咨询等多项服务,是山西省危重孕产妇转诊中心,承担着全省疑难病症诊治、产前诊断、危重孕产妇的抢救以及全省医疗机构的产科人才培养,主持并承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卫健委、博士启动基金、省人事厅留学人员择优资助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基金项目课题的研究。
2022年新增加科研项目4项,其中卫健委3项,院级1项, 其他项目21项,科研经费总计341万元。获批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项目名称为“妊娠严重并发症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创新研究基地”。新增加科研专利2项,申报并实施新技术,新项目,并获院方奖励。获 批“太原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项目示范单位” 。
独立产科建制,独立产科大楼,产科编制床位55张;虚床15张;有独立标准的LDR产房5间,待产床9张,产床1张;独立的产科手术室,设备齐全,管理有序。

基础设备:产/待一体床14张、产科独立手术间3间;新生儿辐射台9台、 小型快速高压蒸汽锅,导乐镇痛仪 3台监护、监测设备:除颤监护仪5台、胎心监测中心设备1套、转运监护仪4个、抢救车5台。诊断设备:心电图机5台(2台远程上传)、彩超机6台(床旁便携 彩超机1台)、 射频消融治疗仪1台、胎儿镜1台、宫腔镜1台、腹腔镜1台
盆底康复室设备:盆底康复仪4套;实验室设备:阴道分泌物检测仪1套。
师资配置
杨海澜
博士,主任医师,产科主任,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山西省产科学科带头人,省优专家,三晋英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工作35年。
社会任职: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促进自然分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生育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殖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控专业委员会环境与生殖健康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医疗安全与健康保障工作委员会委员等。目前已撰写中华及国家级论文80多篇,其中SCI 12篇,国家级期刊收录2篇,培养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70余人。
董丽媛
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从事助产工作40年,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妇产科教研室主任。曾赴日本研修一年、台湾参观学习2周,研究方向围产期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育。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篇,作为主编、副主编及参编人员出版书籍5部。
2006年承担山西省教育厅归国办科研一项
2008年承担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科研一项
2010年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2017-2018年获院基金一项
2022-2023年获院基金一项
助产服务
开设孕妇学校,助产士门诊、麻醉镇痛风险评估门诊、设施(多媒体、挂图、教具)、专职人员负责。

对孕妇及家属进行自然分娩健康教育,孕妇学校每月有计划安排讲课课程,每周至少有促进自然分娩的相关内容,(包括选择分娩方式和陪伴服务)孕妇知晓率≧80%。
提倡自然分娩,鼓励自由体位,降低剖宫产率及会阴侧切率


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自然分娩措施。

尊重保护产妇隐私,有单独的温馨分娩室或设有保护隐私的窗帘;有开展导乐陪产服务。
1.每月开展急救演练,提高医、助、护各级各类人员的急救能力,为母婴安全保驾护航。
2.杨海澜主任积极带领全科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例如射频消融减胎术,从2020年开始至今已成功开展16例,效果显著。连续3年接受发展中国家非洲学员在科学习。


2022年3月获批国家级专科助产士临床培训基地

2022年3月18日顺利通过了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专科培训基地的评审工作,已接收两期学员,其中国家级专科助产士5名,进行临床实践4周;省级专科助产士12名,进行临床实践4周,均收到良好的满意度。
欢迎大家前来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