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患者的诊治也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在此期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通过多学科会诊,成功救治了一位颈部蜂窝织炎患者。
患者出现咽痛10日,颈部肿胀5日,于2月24日因颈部蜂窝织炎就诊于山医大一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急诊。在急查胸CT排除新冠肺炎后,于当日紧急行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因拔麻醉插管风险较大而转入MICU继续治疗,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3月11日,患者的病情平稳后转回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继续采取升压、抗感染等方法对症治疗。
3月14日凌晨,因心率快、血压低,对患者进行复查血常规,发现血红蛋白由12日的123g/L降至57g/L,此时胃肠减压为墨绿色液体,患者出现精神烦躁、眼睑苍白的情况,意识尚可,腹部质软,无压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务副主任皇甫辉在确保安全防护的前提下,急请SICU、消化科、血液科、介入科、心内科多科会诊后,暂不考虑消化道出血、溶血性疾病,继续寻找病因。


患者被转入ICU,予以补液、补充电解质、抗感染、抗凝、升压、输血等对症治疗,但因患者血型特殊(O型,RH(-)),医院库存不足,经医务处、输血科多方协调下,在血站调取去白悬浮红细胞后进行治疗。
14时复测血常规,发现血红蛋白仍在持续下降,为49g/L,心率120-140次/分,血压给予升压治疗后尚可维持,急诊行颈、胸、腹、盆CT显示纵隔及结肠高密度影,考虑出血。患者于18时排出柏油样便共计1000ml,同时出现脉搏细速、出汗、血压低等休克指征。
因血型稀缺,医院总值班再次协调从外院调取血浆,并与消化科殷云勤副主任、介入科冯对平主任、心胸外科霍云奎副主任、重症医学科李芳芳主治医师共同探讨病情,考虑纵隔出血可能性小,行胃肠镜检查风险较大、效果欠佳。

学科会诊后专家组决定行介入治疗,冯对平主任细心检查,发现患者胃十二指肠动脉破裂出血,在介入下行栓塞治疗后效果显著,半小时后患者心率、血压逐渐趋于平稳,安返病房。目前,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已出院返家静休。
这次多学科诊疗救治中,会诊的各位专家不辞辛苦、夜以继日的付出和努力,成功挽救了这位患者的生命,保护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医者们绝不轻言放弃,敢于与死神争分夺秒,体现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精神,也展现了多学科会诊的优势,总结出宝贵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今后,一院各学科仍将继续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为护航生命健康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