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共抗疫情。为加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线医疗救治力量,落实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提出的确诊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双零”目标要求,按照省卫健委通知,2月8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再次派出21名医护骨干,参与组建山西第一批和第二批医疗分队,赴除太原市外的10个地市开展驻定点医院救治和巡回医疗支援工作。

山医大一院产科中心主任杨海澜是第二批医疗分队的专家。由于疫情原因,地市的妇产科疑难杂症患者不方便及时转往省级医院。朔州市人民医院和朔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这两所医院妇产科的住院人数都是所在医院住院患者最多的科室,科室的工作压力很大。一院杨海澜主任刚到院就立即开始了查房、疑难重症讨论、制定治疗方案,同时还为医院产房的改造提出相关建议,几乎是白天晚上连轴转。

在朔州市人民医院,有一位子痫前期重度、疤痕子宫,妊娠36周+的产妇。因病情危重,血压控制不理想,杨海澜主任了解病情后制定了相关治疗方案,正在执行中。还有一位已到预产期、疤痕子宫产妇,由于担心疫情影响没有按时做产前检查,当天产检时发现其羊水已明显减少但产妇还毫不知情,杨海澜主任在检查后立即安排产妇住院作进一步处理。
在朔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有一位45岁的聋哑女患者,由于不明原因的腹痛已持续一星期左右,辗转就医却找不到病因。杨海澜主任克服沟通不畅的困难,一边比划一边与患者家属沟通,在对患者进行了相关检查后确诊为黏膜下肌瘤脱出,已于当日收入病房准备手术。

山医大一院老年病科的南昊宇医师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王琛护士是第一医疗队队员,他们在朔州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平朔医院定点援助。南昊宇医师还负责全市发热患者的会诊工作。
山医大一院专家们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手术技术受到了地市医院医护和患者的欢迎。他们一再表示,希望专家们可以多留几天,既能帮助地市医院解决疑难杂症等燃眉之急,还能将省级医院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传帮带到基层。


山医大一院老年病科钱力副主任医师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敏护师为第一批医疗分队派驻晋城分队队员,2月8日到达晋城已将近晚上8点,由于处于防疫特殊时期,晋城市对进入车辆严格检查,待安排完住宿后已将近晚上10点,之后接到通知,高平县有1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病情加重需紧急会诊,高平县定点医院将病例影像资料治疗方案通过微信发送至钱力副主任医师,钱力副主任医师与张敏护师通过认真研究资料,当晚12点将建议的治疗方案发回,通过调整治疗方案,患者血氧饱和度从2月8日的88%上升至2月10日的95%,呼吸困难的症状得到了极大缓解。

2月11日早上,接到晋城市卫健委通知,需要去沁水县人民医院及阳城县人民医院对8个发热病人进行会诊,经过半个小时的高速路程来到沁水县人民医院,钱力副主任医师及张敏护师于上午9点开始对6例发热患者进行会诊,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67岁,均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影像学表现为肺炎表现,有些患者也有相关流行病学接触史,经过将近4个小时的会诊,仔细研究病历资料及影像学表现,5例患者排除新冠肺炎感染,1例患者暂时按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进行治疗,并对这6例患者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

中午1点,沁水县人民医院会诊结束,下午2点来到阳城县人民医院,有2例发热患者需要会诊,其中1例68岁老年患者病情较重,通过认真研究病历资料及影像学检查,2例患者均暂时排除新冠肺炎感染,重点对这例病情较重的患者进行了治疗方案的进一步说明,包括更换抗菌药物,完善相关检查,加强营养支持及相关对症治疗措施的补充。下午5点左右会诊结束。
为了疫情防控需要,由晋城市卫健委牵头,山医大一院第一批医疗分队晋城分队专家成立了晋城市专家会诊微信工作群,并与沁水县人民医院及阳城县人民医院建立了微信会诊联系,及时对以上8例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及治疗方案进行沟通。山医大一院第一批医疗分队晋城分队三日来积极主动的工作表现,赢得了晋城市卫健委的高度认可及定点医院同行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