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为一位帕金森病患者成功实施机器人辅助脑深部电刺激(DBS)术。 患者是一位有着7年帕金森病史的中年女性,症状以肢体僵硬为主,行走缓慢、困难。 患者刚刚度过抗帕金森药物的“蜜月期”(药物蜜月期是指疾病早中期通过较少的药物剂量和较少的药物种类达到理想疗效的一段时期,随后药物疗效下降,副作用增多),正是外科干预的良好时机。 此时进行DBS手术往往能取得理想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功能神经外科连世忠主任团队和神经内科田玉玲主任团队对患者进行详尽的术前评估和手术预案,运用ROSA机器人系统制定手术计划,完成机器人辅助STN-DBS手术,术后重新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验证电极位置,证实植入靶点理想。

ROSA机器人是国内最早应用于临床的神外手术机器人,象征着神经外科最高端的设备和技术领域。机器人CPU运算能力强,多模态数据融合避免了很多人为主观经验,在手术更高精度的基础上,保障更加安全、快捷、微创的完成DBS手术,而且数据可重复,更加科学。
机器人操作也对医护团队提出了高要求:前期准备过程,包括头部标记点确定、多模态影像处理等步骤需要一个团队。在手术配合时,至少需要2位助手,还要有操纵机器人和术中电生理的医生等,完成这样一台手术至少要有5位医生。另外,最好还有1位巡视医生,对整台手术的步骤进行质控。培训1名配合机器人手术的护士至少需要半年时间。
除了DBS手术,机器人可以进行各种靶点的定位。比如活检,再比如立体定向脑电(SEEG)植入,利用机器人无框架的技术,直接把电极植入到相应的靶点,来达到探寻致痫灶的目的。另外,机器人可以辅助激光系统、辅助内镜系统来协助手术。比如ROSA,可以准确的把内镜放到一个位置,利用内镜的光源来看到病灶,进行切除、烧灼等手术。机器人不只能够定位,还能通过“眼睛”把脑组织结构特别是血管的走行看得清清楚楚,然后避开。

随着机器人手术越来越多的开展,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必将更加精准、微创、快捷的进行手术,结合国际最先进的技术与理念,为三晋人民解除病痛困扰,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