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人曾遇到下颌区反复肿痛的情况,尤其在进食时肿痛加重,约半小时后症状逐渐消失。这种反复发作的下颌区进餐后肿胀,有可能是颌下腺导管结石“找上门”。

什么是颌下腺导管结石?
人体有三对大唾液腺,颌下腺是其中之一,大概部位在颈部偏上,两侧下颌骨的下缘内侧位置,左右各一,主要功能是分泌唾液,通过导管排到口腔内,促进消化等,所以发生于颌下腺导管内的结石就成为颌下腺导管结石。
颌下腺结石是如何产生的?
1. 代谢因素致唾液中无机盐含量增加,钙磷代谢失调。
2. 颌下导管长,走行为斜向上走行,流速慢,导致唾液滞留。
3. 导管内异物沉积等。

颌下腺导管结石有哪些危害?
1. 阻塞:最主要的症状为结石阻塞唾液的排出,导致局部肿胀、疼痛,尤其是进食时,特别是酸食,颌下区、口底肿大,伴有胀痛,不久后可缓解。
2. 感染:严重者可出现感染、化脓。
3. 硬化:结石反复刺激,形成慢性炎症,长此以往,造成唾液腺化。
如何治疗?
结石较大时,行颌下腺导管结石取出术或者颌下腺摘除术。
如何预防?
结石的发生,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很大关系,预防结石,大家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
1. 多喝水:有的人忙于工作、学习,喝水少,唾液变得黏稠,易发生导管阻塞,因此平时应尽量多喝水,使唾液保持清稀,不易淤滞。
2. 多运动:主要指口腔运动,包括咀嚼(如嚼口香糖)、说话等,也可通过按摩下颌、耳周、面部等,刺激唾液分泌,促进其排出。
3. 多酸味:在没有忌口的情况下,可适当食用酸味食物(如柠檬、话梅等),刺激唾液分泌。
4. 少精细:现代人饮食过于精细,尤其是儿童,咀嚼减少,除影响颌骨发育外,对腺体发育也有影响,使其分泌、排出唾液的功能下降,容易产生腺体感染和结石。生活中可适当食用坚果、粗加工食品,增加咀嚼力度,促进唾液腺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