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一名来自吕梁的9岁男童,间断性左耳流脓半年余,感冒发炎后加重,伴有听力下降,有时还会出现偏头痛,对症药物治疗效果差,且近1月症状逐步加重,出现头闷头昏,甚至有走路失衡症状,在当地医院辗转求医未果后来到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专家结合影像学等相关检查结果,仔细分析后怀疑该男童患的是一种罕见病症——先天性颞骨胆脂瘤。其发生源于胚胎发育时,本应长在体表之上皮组织错生长在颞骨的乳突及岩部,比较罕见。颞骨位居在颅内最深处,形状如同一个圆锥形山峦,岩尖部位位于这一山顶峰,其骨性结构包含毗邻着最重要结构如颈内动脉、颈静脉球、海绵窦及面神经等,是颅底外科手术的高危地带。


胆脂瘤根据分布位置不同可分为颅内胆脂瘤、外耳道胆脂瘤和中耳胆脂瘤等,而颞骨胆脂瘤因其位置深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诊断和治疗均有一定难度。颞骨胆脂瘤分为先天性胆脂瘤和后天性胆脂瘤,原发性先天性颞骨胆脂瘤原因可能是在胚胎早期,内耳道与鼓环很接近,外耳道上皮通过骨缝移行于颞骨岩部;后天性胆脂瘤多由中耳炎发展而来。原发于颞骨先天性胆脂瘤是由于岩尖外胚层细胞残留而形成,多以表皮样瘤形式出现并以岩外破坏为主。胆脂瘤具有潜在危害,是由于它逐渐增大压迫并腐蚀周围骨质,向周围邻近组织扩散,严重时出现脑膜炎、脑脓肿、周围性面瘫、眩晕等颅内外并发症,且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确诊之后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该男童所患颞骨胆脂瘤属于先天原发胆脂瘤,且波及范围广,达颞骨乳突、岩部、鼓部与鳞部等,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否则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会危及生命。

手术由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杨向茹教授主刀、赵沁丽副教授与鹿慧医生参与配合,麻醉科谷培培医生主麻,手术室张利协助。术中发现鳞部、乳突骨板、鼓部以及岩部已破坏,胆脂瘤与脑膜紧贴,随时可能发生脑脊液漏。专家在显微镜下仔细清理病变组织包括胆脂瘤与肉芽组织,还为其施行扩大乳突根治手术,彻底清除“罪魁祸首”胆脂瘤,显微手术获得圆满成功。术后,男童病情得到控制,经过消炎消肿抗感染以及对症治疗后即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