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来自山西晋南的中年女性患者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医生在全麻下施行鼓室球体瘤切除手术,获得圆满成功。
患者发现单侧搏动性耳鸣,听力下降数月余并未在意,最近感觉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伴有耳闷、堵塞感,并有头晕头痛现象发生,严重影响睡眠后就诊于山医大一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CT与MRI等相关检查,被确诊为中耳鼓室球体瘤。
专家介绍,鼓室体瘤和颈静脉球体瘤统称为颈静脉球-鼓室副神经节瘤,前者来源于鼓岬黏膜下迷走神经耳支或舌咽神经鼓室支形成的鼓室神经丛,均起源于副神经节,故称为副神经节瘤,后者则来源于颈静脉球拱部球体。鼓室体瘤属化学感受器瘤,具有非嗜铬性,不含嗜铬体,也称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早期局限于鼓室者可有与脉搏一致的搏动性耳鸣、进行性听力减退和耳内胀满感,压迫同侧颈部血管可使耳鸣短暂减弱或消失,多有头晕等症状,随后有外耳道反复出血、耳鸣、进行性听力下降,后期有耳部疼痛、面瘫、面部麻木、复视等症状。若肿瘤位于颈静脉孔附近,可出现后组脑神经损害症状,如声音嘶哑、饮水呛咳、患侧软腭麻痹、咽反射消失等。肿瘤累及中颅窝和后颅窝时,部分患者有颞叶、小脑和脑干受损症状,可出现共济失调和走路不稳。部分肿瘤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可出现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头疼、多汗、心悸、代谢紊乱等表现。
鼓室体瘤是化学感受器肿瘤,多发于30-40岁,恶变率为5%,临床上少见,但如果处理不当可造成大出血。治疗上主要以手术为主,而手术危险性大,肿瘤增大会增加手术难度,因此鼓室球体瘤手术对外科医生来说是比较大的挑战。
经过术前检查、全院大会诊和病例讨论,医生对瘤体血供有了全面掌握,并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治疗方案,由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合介入科、神经内科、麻醉科及手术室等多学科共同参与。主刀专家张芩娜教授选择耳后手术径路,显微镜下磨钻乳突,进入外耳道、中耳鼓室腔,仔细剥离肿瘤,电凝止血处置,保护面神经,经过数小时的攻坚克难,彻底切除肿瘤,手术圆满完成,目前患者正在康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