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突破传统麻醉方式限制,率先在省内开展了“免插管”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以及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的麻醉技术。
该技术的成功开展得益于山医大一院麻醉科多年来开展胸科麻醉技术的经验及胸科相关神经阻滞麻醉(如肋间神经阻滞、迷走神经阻滞等)、局部切口浸润、保留自主呼吸麻醉、麻醉深度监测、喉罩全麻、超声引导下穿刺、TCI靶控输注等技术,得益于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辉教授的鼎力支持,也得益于麻醉科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吕洁萍、护士长马涛洪和胸外科主任张弘广的共同合作。

术前与专家交流先进经验

术前与专家交流先进经验

手术前胸外科主刀医生利用VR技术精准定位

麻醉诱导后进行可视引导下喉罩置入,精准对位,实时监测


超声引导下颈部进行迷走神经阻滞

开胸后直视下进行肋间神经及迷走神经阻滞

术中荧光染色再次确认病灶范围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50岁的患者被诊断为“右肺结节”,拟行肺段切除术。术前,麻醉科团队与胸外科团队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详细评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了深入沟通后决定采用“免插管”胸科手术的麻醉。术中,患者保持了自主呼吸、生命体征平稳的状态,手术侧肺塌陷、呼吸运动及纵膈摆动幅度均能较好满足手术要求,最终手术达到了预期目标。手术结束后患者随即苏醒,在麻醉医师的陪同下返回病房,自诉状态良好,并为医生们高超的麻醉与手术技术点赞。

“免插管”麻醉技术于2016年被评为“世界胸科麻醉领域最值得关注的进展之一”,在胸腔镜手术中具有很大优势,能很好地应用于胸膜活检、手汗症、肺大泡切除、肺楔形切除、肺段切除、肺叶切除术、纵隔肿瘤切除等手术。
此项技术采用喉罩全身麻醉+迷走神经阻滞+区域神经阻滞的方法,其气道管理可控性较好,术后通过喉罩实施肺复张更加安全可控,同时喉罩作为一种声门上气道工具也能避免气管插管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性、可控性均较为均衡的麻醉方案。该项技术的实施可以避免传统胸科手术双腔支气管插管引起的相关气道损伤,减少单肺通气期间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减少患者术后咽喉不适。同时,由于麻醉过程中基本不使用肌肉松弛剂而采用较浅的麻醉镇静,大大减少了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从而显著减少麻醉药物残余所造成的影响,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实现了胸科手术“整体微创”的目标。

人类声门处的神经相当丰富、敏感,即使是非常轻微的刺激都能引起极大的不适,而喉罩作为一种声门上通气设备,虽然使用时外露部分似乎看起来也是插了一根管子,但其前端却大有乾坤。它的前端仅仅是覆盖在气管的入口处,避免了传统气管插管对声门的刺激,从而带来较高的舒适度和耐受性。喉罩在保留患者自主呼吸的同时又能够保障手术中呼吸道的通畅,也避免了气管插管下麻醉的相关并发症。使用这种麻醉方法时,由于患者自身的呼吸没有被特定的药物所抑制,患者在手术结束后极短的时间内即可将喉罩拔除,加快患者呼吸功能恢复的速度,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
麻醉科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吕洁萍表示:无插管麻醉考验的是麻醉医生的综合能力,对麻醉医生的麻醉管理、气道管理和应急处理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一台成功的无插管胸外科全身麻醉,离不开外科、护理团队的共同协作。
“免插管”麻醉技术与胸外科微创技术完美结合,以更小的创伤、更快的恢复,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该项技术的成功运用,标志着山医大一院麻醉科、胸外科在快速康复领域再上新台阶。